室里没有小鸟,没关系,老师把小鸟画下来,让同学们欣赏欣赏。”这时学生的兴趣来了,都焦急地等待着“小鸟”出现。
f紧接着,我把画有“在树上有6只小鸟”的图和“又飞来了3只小鸟”的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欣赏。在他们心情愉悦之际,我因势利导,又指导学生观察图画,要求学生用几句话来说说这幅画的意思。由于老师注意了创设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三、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合作、交流“探究活动”就是让学生通过这种实验来学习的一种方式。教师要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这对发展儿童科学的志趣,培养儿童获取知识的能力,都是十分有利的,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路线的。儿童出于好奇心,对新异事物具有进行探究的强烈心向,又能按自己的意愿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这样学习好的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中等学生可以得到锻炼,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指导,群体之间可以发挥互补作用。例如,教学圆锥体的体积计算时,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采用同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将圆柱体中的红色液体倒入圆锥体中,你们会发现什么?再将液体由圆锥体中倒入圆柱体中,又能发现什么?4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进行实验、交流、讨论得出同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存在着这样的关系:圆柱体的体积圆锥体
f的体积×3。由此得到了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获得的知识更扎实、更容易理解、掌握。又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中“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时,我让学生拿出活动角,动手操作:1使活动角变大,边是不是也变长2使活动角变小,边是不是也变短3用剪刀把角两边剪短,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动手操作,剪活动角的边,得出结论:角的大小跟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学生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探索规律,突破难点,掌握知识,自主学习,培养了创新能力。四、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给学生创设富有变化而且能激发学生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启发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例如: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中:出示下题“一根铁丝正好围成4分米的正方形,现在如果要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