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证候的阴阳属性也随之改变。
二、阴阳的相互关系(一)阴阳的对立统一(二)阴阳的互根互用(三)阴阳的消长平衡
三、阴阳学说的临床应用(一)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在诊法方面,分析四诊收集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色泽的鲜明者为病在阳分,晦暗者为病在阴分。语声高亢宏亮、多言而躁动者,多属实、属热,为阳;语声低微无力、少言而沉静者,呼吸微弱,多属于阴证;呼吸有力,声高气粗,多属于阳证。脉象部位分阴阳,则寸为阳,尺为阴;以至数分,则数者为阳,迟者为阴;以形态分,则浮大洪滑为阳,沉小细涩为阴。
2在辨证方面,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表证、实证、热证属于阳证,里证、虚证、寒证属于阴证。属于阳证类型的疾病,如疖、痈、丹毒、脓肿等,多为急性感染性疾病,表现为红、肿、热、痛等症状;属于阴证类型疾病,如结核性感染、肿瘤等,多为慢性疾病,表现为苍白、平塌、不热、不痛或隐痛等症状。
(二)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阴阳学说指导疾病的治疗,主要有两个方面:1确定治疗原则,2归纳药物的性能。
1确定治疗原则(1)阴阳偏胜治疗原则:阴阳偏胜,即阴或阳的过盛有余,为邪气有余之实证。治疗时采用“损其有余”如:“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实则泻之”。
(2)阴阳偏衰治疗原则:阴阳偏衰,即阴或阳的虚损不足,或为阴虚,或为阳虚。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属虚热证,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这种治疗原则亦称为“阳病治阴”。若阳虚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属虚寒证,须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这种治疗原则也称为“阴病治阳”。
2
f2归纳药物的性能(1药性:寒、热、温、凉,“四气”。寒凉属阴温热属阳。2五味:辛、甘、酸、苦、咸五种味。其中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3升降浮沉:上升,下降,浮为浮散,沉为重镇等作用。①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为阳;②清热泻下、利尿、重镇安神、潜阳熄风、消导积滞、降逆、收敛等下行、沉降为阴。
一、五行及五行学说五行:即木、火、土、金、水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一五行的特性1木曰曲直引申为生长、升发、条达、舒畅2火曰炎上引申为温热、升腾3土爰稼穑引申为生化、承载、受纳4金曰从革引申为清洁、肃降、收敛5水曰润下引申为寒冷、滋润、向下
二、五行的生克乘侮(一)五行的相生相克(正常关系)1五行相生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资生、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