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期多次举行祭祀孔子的活动,同时还把宋代程朱理学,抬到与孔学同样的地位,尊孔学和程朱理学为正统,一切文化学术活动必须以孔学和程朱理学为标准,不能有违背之意,否则就是“犯禁”,难逃文字狱的罗网。三乾隆帝本人对汉人的猜忌和恐惧在清初,民族矛盾和民族斗争相互交织,加上清初汉族知识分子的不合作态度,使得统治者对汉族反清思想的防范意识发展到了病态的猜忌和恐惧,而这一思想在乾隆身上得以继承和发展。十八世纪的中国,汉族人口依然占据着古老帝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满族以极少数人统治着古老的帝国,他们存在着随时被占绝对人口的汉族消化掉的危险,4因此十分恐惧,于是乾隆皇帝要用文字狱来继续泯灭汉人的民”族意识,消灭不利于统治的因素,通过精神上的禁锢和文化意识上的阉割来软化一个民族的骨骼,从思想文化上将统治纳入他的统治轨道上。乾隆朝发生的一系列文字狱案件恰恰表明了他对汉人的猜忌和恐惧,于是千方百计的采取措施寻找借口进行思想文化上的扼杀。例如徐述夔(kui)《一柱楼诗》中有句“明朝期振翩,一举去清都”乾隆认为这明显有显明朝,,去本朝之意,“实为罪大恶极”5徐氏父子虽死,,却被锉碎尸骨,枭首示众。四对自己民族历史文化的不自信清朝于1635年自称满洲,1636年将国号改为清。“在建国后,统治者又将过去书籍中所出现的与之有关的‘女真’字样统统删去,这些都表现出统治者对自己民族文化历史的强烈不自信”6乾隆时代,清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已经空前发展繁荣,。出现了“乾隆盛世”,但是“文化水平越高,汉化程度越深,对自己文化历史的不自信更是发展到了一种无法摆脱的自卑心理。他只要看到文人士子的诗文中有‘清’、‘明’‘胡’‘汉’‘女真’等字样时就会非常忌讳,产生许多联想,并对此大兴、、、文字狱,疯狂进行镇压”7譬如“一把心肠论浊清”“对明月为良友,吸清风为醉,,侯”“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长明宁易得”“今已胡妆薄汉妆”等,,,
2
f等,诗文的作者及与其相关的人都最后被处以极刑。二、乾隆朝文字狱之经过(一)即位之初的文字狱乾隆继位之初,为了赢得人们对新政权的支持,曾经立煞雍正后期文祸蔓延之风,他首先命人把悬挂在菜市口已经几十年的汪景祺等人的头骨取下掩埋。接着又“释汪景祺、查嗣庭亲族回籍”8同时还批准了刑部的建议:。“今天凡告发别人诗文悖逆讥讽者,若查无实迹,一律按诬告反坐;如果呈审的官员率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