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从而树立传统文化的历史观念。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一、知识题1、灾荒主要指旱、涝、蝗、风、雹等2、司马迁把当时的天下划分为四大基本经济区:山西地区、山东地区、龙门碣
石以北农牧交错地带、江南地区。中国自然区域的现代地理学划分: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3、在保护自然方面,古代有一重要观点,就是孟子提出的不违天时观念。4、在保护西北地区环境方面起作用最大的,还是南北朝至唐朝中期牧马场地的广布。6、古代开发利用自然方面的主要失误,是土地的过当开垦及林木资源的过量开采。林木的滥砍滥伐,在北方造成的灾难性后果更加严重。长江、黄河以及淮河越来越大的危害,都与片面的重农思想有关。二名词解释2、古代的九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三、问答题1、关中及晋北地区的地位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关中及晋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在中国显得十分重要。关中地区是四塞之地,黄河在它的西、北、东三面环绕,南面是秦岭山脉,西北有六盘山、贺兰山,北有阴山山脉、东有吕梁山脉及潼关之固,此地还有泾水、渭水流过,真可谓沃野千里,山河表里。晋北地区坐落在山西高原上,也是中国文化重要的发祥地。而晋北地区又与蒙古高原相连接,是内迁的北方民族进入中原地区的要路,再加上太行山脉的某些断裂处又可以直通华北地区,所以历来就有山西居“天下形势”之说。总之,正因为关中及晋北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的重要,不仅使大量的人群聚集在这里,而且又使便利的交通让各地域之间进行相互的文化交流,因此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2、中国地形地势特点?答: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东部,东临浩瀚的太平洋。在中国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呈阶梯状分布:第一个阶梯是西部的青藏高原,是我国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第二个阶梯是青藏高原往东往北,这里分布着云贵高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及四川盆地、汾河谷地等。第三个阶梯则是北起大兴安岭、中经太行山、南至巫山一线以东及云贵高原东缘以东的中国东部地区,其平均海拔低于500米,滨海地带更低于50米。3、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答:首先是众多的河流犹如血脉一样,将大陆广大的地区连系在一起。其次是地理通道。虽然地形多样,山岭众多,但不论多么险峻的地势,大自然总留给人以交通的便利。大致沿渭水、黄河、济水一线,从遥远的古代,就形成一条联系东西的交通线。与这条东西线相交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