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严重,并形成不良效应。措施一是积极推进社会道德风尚的改善。自古中国就有“孟母三迁”的典故,说明社会环境对个体的道德情况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社会道德风尚的改善,对于提高个体道德水准会起到积极作用。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善社会道德风尚,建立良好的道德氛围,提高全体公民的道德水准,形成褒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的价值导向和社会氛围,使得每个人都成为社会公德的拥护者和践行者,化解道德冷漠。二是加强舆论引导,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要加强舆论导向,通过社会舆论建设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道德作为一种软约束力,其作用的发挥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通过建立良性的德行奖罚机制,从外部保证德行一致的实现,由外在的强制力来激发民众向善的决心和意志力。三是通过良性制度安排推进道德问题治理。推进对突出道德问题的治理离不开良性的制度安排。当前,对涉及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制度,要优先予以调整和创新,因为这些制度的选择与供给,体现了广大群众的共同利益,能够得到普遍认同和执行,这对于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具有基础性作用。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