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是当时三个文化中特有的传统乐舞,诗经是周代流传下来的音乐文学之经典,为后人研究先秦文化提供了重要参考。5、《乐记》:我国最早一部具有完整音乐体系的音乐理论著作,原有23篇,现存其前11篇,同时保存在《礼记》和《史记》中,前8篇论述儒家音乐思想,后3篇是有关人物及其言论记录,总结了秦代以前音乐美学思想,所论述的音乐美学思想很广泛,涉及音乐本质和特征,音乐与政治的关系,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音乐的审美作用、教育作用、社社会功能,甚至对音乐的创作过程也有简短而生动的描述。它是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的代表。6、郑卫之音:商代的遗音,是一种具有民间性质的新乐。特点:表演者多为女性,舞蹈动作较夸张,音乐放纵而没有节制,没有具体内容和深刻的历史内涵,曾被儒家称为淫声和亡国之音,重娱乐,是适应新兴地主阶级享乐需要而产生的形式,起到了礼崩乐坏的作用。7、成相篇:最早的说唱音乐形式,作者是荀子,是说唱音乐发展的萌芽标志。8、大司乐:周代职官名称,我国最早较为完备的音乐教育机构。9、曾侯乙编钟: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县,共65枚,代表了先秦艺术的高度成就,铭文,发音特点:可演奏音阶,每枚可发出2音,实奏音程为5个八度。
二、汉魏:乐府、相和歌、清商乐、北狄乐、嵇康、阮籍、京房、何承天、《幽兰》、文字谱1、乐府:是我国汉代宫廷音乐机构,始于秦代,延续至隋代,后世也指有关的
音乐文学记载,公元前112年,汉王朝正式设立乐府,其主要任务是收集民间各地的民歌,还创作填写歌词和改编曲调,研究音乐理论进行演唱、演奏,汉乐府当时规模庞大,可与周代大司乐并驾齐驱,负责任协律都尉李延年,精通音律,曾根据张骞从西域带回的摩柯都勒,制作了28首新曲调作为仪仗时用的军乐,乐府随汉代衰落,公元前7世纪前取消,汉乐府机构的出现对当时的音乐繁荣起到重要作用。
2
f2、相和歌:是汉代各种民间歌曲的总称,原始形式只有清唱,即徒歌,后发展成一人唱三人和的演唱,即但歌,进一步形成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相和形式,后来最后发展为相和大曲形式(最高),即多段体的大型歌舞形式,其结构有几部分构成,即艳、曲、解、趋、乱等,常用乐器有节、笙、琵琶等七种,使用平、清、瑟三调,相和歌以及相和大曲的出现说明汉代歌舞音乐已具有相当高的发展水平,对于唐代的歌舞大曲有一定影响。3、清商乐:是我国东晋、南北朝期间承袭汉魏、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