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十几年传统教育的我,深刻体会到传统教育模式的缺陷和对学生的限制。而英语的学习中,我们通常只注重笔试,缺少其他能力的培养,成了高分低能的人。作为一名师范生,国家未来教育事业的接班人,当然要懂得怎样教学,避免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悲剧再次重演。但是在接触新课标之前,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似乎已在我心中根深蒂固。在各种试讲时,我不自觉的就踏上了以前老师走过的老路,孩子以为一路过关斩将,非常顺利。殊不知,那样的我正走向我不希望看到的路途。
这个学期,接触到了英语新课标标准,可以说这些改革不仅可以让学生很容易接受,真正学到东西,也可以让教师的教学更加生动有趣。看到它,我心窃喜。但我有个同学却和我持相反意见。她认为学生的自我控制力和意志力都不强,只有传统的教育模式,才可以逼迫学生去学习,而那样的改革似乎过于理想化了。我想,在这个越来越追求自由的时代,“逼迫”两词首先就没有存在的余地吧;再者,新课程标准并没有说放任学生,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还有,“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这样的改革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起点,再引入主题,自然会受到学生的欢迎;最后,改革总是会受到一些阻力和限制的,这也是不可避免的,新事物的开始总是让人们难以接受,但它终会代替旧事物而存在。而新课标不会是空想,只要投身于教育事业的人真正做到“奉献”,为改革努力。
我国的高中教育更是为考试而学,这也是不可避免的,高考的制度决定了这点。而既要很好的应付考试,又要真正学到东西,的确很难。但现在高考的题目根据大纲考试要求,不再是以往的死记搭配和语法就可以拿高分的了,而是更多的根据语境、情境来做题。这样就更有利于新课标的实行。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外语素质的重要过程,它要满足学生的升学要求、就业要求和适应多元化的要求,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具有多重的人文和社会意义。
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要求,高中英语课程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和表达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指导学生观察、体验、探究,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以及独立思考很判断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则要采取新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培养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而不是传播知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