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前600年前470年之后)姓李名耳,字伯阳,传说老子出生时就长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后人称为老子。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鲁迅曾这样评价《老子》:“不读此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无比的高尚,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而且宁愿呆在世人所厌弃的地方,它的品质接无比的接近于高尚,做人就应当如一弯清泉,保持高尚的节操。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天下事物,在表观上总是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然而任何事物或善或美、或恶或丑都具有两重性和可变性,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把美的事物当成永恒的美,把善的事物视为绝对的善,必然事与愿违,导致恶的、不善的结果。
f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因为事物都是互相对立而出现的,所以有和无由互相对立而诞生,难和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长和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和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音和声由互相对立而和谐,前和后由互相对立而出现。5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宠”来了,就很高兴;“宠”走了,就很失落;“辱”来了,就很伤心;“辱”走了,就如释重负。一颗心随着外界的毁誉飘来荡去,再不能有片刻的安宁清净。喜怒无常,悲欢不定,就象生了大病一样。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有仁心,滋生了万物;老子则说天地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天地生了万物,并没有想取回什么报酬。也就是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7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我有三宝,我一直都在持守着它。一个是慈爱,一个是节俭,一个是不出人头地。8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f天下最大的祸患莫过于不知足,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贪得无厌。所以能够知道欲望有度,不贪得无厌,才能保持住恒久的满足。知足才能常乐。9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人说的话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10人之生也柔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