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研究》核心内容概览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研究》
后危机时代,世界步入大变革大调整的新周期,迫切需要从战略上谋划中国对外贸易的长远发展。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应有新思维、新战略。商务部研究院日前发布的《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规划出了加快中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型的“路线图”,以下为该报告主报告的核心内容。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充分发挥我国现有比较优势,进一步提升动态比较优势,创建新的竞争优势,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实现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推动贸易强国进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做出更大贡献。改革开放,中国外贸实现三级跳改革开放之后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实行了开放条件下的进口替代战略,为我国从完全封闭下的经济逐步探索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作了准备,是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过渡。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加入WTO之前,我国实行了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的战略。加入WTO以来,我国形成了事实上的出口导向型战略。这并非中国政府宏观政策刻意所致。加入WTO后,使中国原本具有的出口的巨大潜力进一步释放,出口呈现超高速增长态势。同时,进口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削减,国内进一步开放市场,进口规模也得以扩大。但由于总体上,出口增速快于进口增速的“速度差”,形成了事实上的出口导向型战略。经过上述三个阶段外贸发展战略的演进,我国对外贸易明显呈现三级跳,1988年贸易额是1978年近498倍,2001年贸易额是1988年的96倍,2008年是2001年的503倍。19782008年,进出口总额增长率在绝大多数年份均高于GDP增长率,起到了贸易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后危机时代,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新战略定位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和谐,提升国际地位。拉动经济增长,就是要吸收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发动机理论的合理内核,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要更加注重出口贸易对拉动经济增长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社会和谐,就是要吸收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合理内核,充分发挥出口贸易对就业和国民收入增长的倍增效应,这就要求一国应保持适度的顺差规模。提升国际地位,就是要吸收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合理内核,积极推进贸易强国进程,全方位培育我国国际竞争力,不断扩大国际影响力。任务四个优化三个转变六个协调四个优化一要优化主体结构,做强大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