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宽大、飞行技术高超,使得北京雨燕能够在空中飞行时捕食大量的害虫。B导航定向能力强、能够预报天气变化,是以北京雨燕为代表的夏候鸟的典型特征。C北京雨燕飞行本领强,与其体重较小且翅膀呈细长而尖的镰刀形等形体特点有关。D北京雨燕选择在城楼、古塔等处筑巢,这些建筑物为其提供了居住、起飞的条件。
高三年级(语文)第1页(共10页)
f材料二要弄清迁徙的鸟都飞到哪里去了,来年飞回来的是不是同一群鸟等问题,就需要对其进行追踪。通过了解它们的中转地、繁殖地和越冬地,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研究候鸟的活动范围和迁徙规律,探明沿线有哪些不利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保护措施。鸟迁徙时常常经过一些固定地点,人们可以在这些地方集中观测鸟的种类、数量和迁徙方向,这就是定点调查法。但这种方法只能预测鸟类可能的迁徙路线,无法准确获取相关信息,于是科学家研发了为鸟佩戴环志的追踪方法。环志由金属材料制成,上有编码。佩戴了环志的鸟再次被观察到时,研究人员根据编号就能识别出个体,通过比较同一只鸟两次或多次被观察到的时间、地点等信息,就能大致判断它迁徙的路线和飞行速度。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应用比较广泛。其缺点是需要积累的数据量大,两次甚至多次观察到同一只鸟有难度,开展跨地区、跨国界研究较为困难。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给鸟类佩戴信号发射器,从而实现了对鸟类全球范围的实时追踪。现在,这种技术已普遍应用在对大中型鸟类的追踪上。最小的GPS卫星定位仪重量约为5
克,已经很轻了,但这对体重本来就小、还要动辄飞成千上万公里的候鸟来说,仍然是个大包袱,过重的负担
会让鸟类的死亡率显著上升,目前科学界以物种平均体重的45来限制定位器的重量。
直到近年,光敏地理定位仪的出现,才使得对小型鸟类迁徙的精确定位和研究成为可能。光敏定位仪具有
重量轻、续航时间长、记录数据多等特性。小的光敏定位仪重量不到1克,可以持续运行两年左右。光敏定位
仪佩戴在候鸟身上,可以记录周围环境光照强度的周期性变化。待鸟迁徙结束,科学家回收定位仪,利用软件读取信息,来估测鸟类的地理位置。经度值由日和日落时间的中间点确定,纬度值则由当天的日照时长计算得出。这样便可计算出鸟迁徙的准确路线、飞行速度和确切越冬地。这种方法的短板是没有卫星定位准确,无法实时反馈信息,而且只能通过回收同一个体的追踪器来获取被记录的数据。
(取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