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创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国家级出口转型示范基地、国家新型能源示范市和全省县级金融创新示范市,确立在全省的领先地位。工作中,我们将全面加速、提升、增效,突出抓好七个方面重点:一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高端化、集约化发展,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加快壮大先进制造业。依托汽车工业功能区的基础优势和产业优势,整合龙泉、北安、北部工业基地等资源,编制完成区域总体规划和道路交通专项规划,集中引进建设整车、专用车、变速箱等重点项目,发展物流、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年内确保骨干企业全面开工,商务、居住等公共服务设施启动建设,打造功能完善、布局科学的汽车产业新城。突出抓好一汽商用车基地年产10万辆中重型卡车一期工程,建设134万平方米厂房,2013年7月建成投产,实现以整车制造为龙头的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推进捷能汽轮机项目建设6万平方米发电机厂房和汽轮机生产区,加快整体搬迁升级进度,带动发展起涵盖汽轮机、发电机、锅炉三大主机设备的动力产业集群。完善女岛船舶工业功能区基础设施,促进扬帆船舶制造项目建成下水全省首艘205万吨级货轮,力争年内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同步推进配套项目引进建设,尽快形成上下游衔接的造船产业集群。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扩大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促进东丽医疗科技一期血液透析机项目达产,新建人工肾生产车间,加快建成国内领先的生命科技园。促进昌盛日电与中节能公司共建太阳能综合开发项目,云路新能源与中国一航合作建设非晶带材产业园,加快河海新能源二期、奥博太阳能技术研发中心等项目建设,形成“国字号”企业投资即墨新热潮。
f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深入实施扶持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战略和中小企业健康成长工程,年内培育产值过百亿元企业1家、过10亿元企业达到20家以上、过亿元企业达到450家以上,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0家以上;搭建市镇两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1000家以上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社会化服务。研究制定企业人才引进、职工住房等扶持政策,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自主创新,新创青岛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以上著名商标10个。引导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力争年内2家企业接受上市申请审核。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纺织服装、机械加工等传统产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