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企业信息化实施与监理机制研究
摘要:由于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如处理能力的不对称、知识的不对称,因此企业信息化实施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信息不对称按照来源划分为企业方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和软件提供商导致的信息不对称。本文分析了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并进行了其监理机制的建立和企业信息化监理过程的难点分析等,力图减少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损失,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参考。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系统实施信息不对称监理1软件提供商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分析11软件提供商为了节约成本行为随着全球企业信息化的推进,很多信息化建设服务商开始提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服务,他们为了获得竞标成功,纷纷压低标书的价格。这种行为最终导致他们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尽可能压低建设成本。只有这样,才能在较低标书价格下获得盈利,这也造成了信息化建设的不完善。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些很著名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公司,在承接信息化建设项目之后,由于本公司业务量大,因此对项目建设的精力分配不均匀,对一些小项目关注力度不够,甚至外包给小公司,导致信息化建设中出现问题。以上现象引发了对于委托代理模型另一类问题的关注,即当服务关系成立之后,软件使用方无法直接观察软件提供商的隐蔽行为,因此软件提供商可以为此获得一定的条件和优势,比如外包给小公
f司开发、减少功能模块、忽视软件安全等行为。由于软件使用方很难观察到这些“偷工减料”的行为或者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观察到,因此软件使用者面临“道德风险”问题。12软件提供商信息处理的缺失即使不存在道德风险,即软件提供商在信息化建设中尽心尽力、软件模块设置齐全,也充分考虑软件安全架构设置等问题,但是由于软件提供商的能力限制以及软件使用方业务信息量巨大等问题,软件提供商无法了解软件使用方的全部业务需求信息,因此处理能力不够,造成信息化建设方案与使用方的业务需求存在偏离。这种对于软件使用方业务信息处理能力缺乏所带来的风险就是软件提供商信息处理的缺失。2软件使用方导致的信息不对称21企业应用方对系统了解不够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了许多项目的实施成本过高和实施失败,使得软件的提供商和软件使用方共同选择软件实施代理商机制,“委托代理理论”是该机制应用的理论来源。在委托代理理论中,“道德风险”问题的解决,就是让对方诚信,但是在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