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点应定期复核。3.督促检查施工单位按下列要求进行洞内施工及竣工测量:1)供衬砌用的临时点,必须用经纬仪测定,其间距以不大于10米为宜。2)中线横向误差不得大于5mm。3)为使隧道衬砌内轮廓线符合设计要求,在立模前应复核中线和高程,并放出横断面的十字观测方向;标出拱架顶,边墙底和起拱线高程,用衬砌断面的支距即可立拱模和墙模,立模后必须进行检查及校正。4)隧道贯通后,应测定实际贯通误差应符合规范规定,施工中线及高程的实际误差应在未衬砌地段调整。5)隧道衬砌竣工后,应在直线地段每50m,曲线地段每20m,及需要加测断面处,以线路中线为准,测绘隧道实际净空,包括拱顶高程、起拱线宽度、轨面标高处水平宽度、铺底或仰拱高程。6)隧道永久中线点,应在竣工测量后埋设,直线每200250m设一个,曲线段应在缓和曲线的起终点各设一个;曲线中部可根据通视条件适当增加。洞内水准点每公里埋设一个,永久中线点及水准点埋设后应在隧道边墙上画出标志。
第三节施工准备1、熟悉设计文件,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现场核对施工图纸。①核对现场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情况。②核对弃碴场位置选择是否便于施工、环保、安全,是否经环保部门审批。2、参加设计技术交底。3、复核交桩复测资料。4、审批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5、审核重点隧道施工场地总布置图方案。施工场地布置应结合工程规模、
5
f工期、地形特点、弃渣场和水源等情况,本着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合理布置、统筹安排的原则进行,并符合下列要求:
①以洞口作业区为中心布置施工场地。施工场地应事先规划,分期安排,并减少与现有道路交叉和干扰。
②轨道运输的弃渣线、编组线和联络线,应形成有效的循环系统。③长隧道洞外应有大型机械设备安装、维修和存放的场地。④机械设备、附属车间、加工场应相对集中。仓库应靠近公路,并设有专用线。⑤合理布置大堆材料(砂石料)、施工备品及回收材料堆放场地的位置。⑥生活服务设施应集中布置在宿舍、保健和办公室用房的附近。⑦运输便道、场区道路和临时排水设施等,应统一规划,做到合理布局、形成网络。⑧危险品库房按有关规定办理。⑨检查开工准备条件,审批开工报告。6、审核交通运输状况对重点隧道洞口施工作业区的交通运输状况进行审核,重点审核运输方式、运输道路、运输路线、运输管理及运输设备满足施工需要,最大限度的减少施工中的相互干扰。7、审核电力
认真审查施工单位报送的施工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