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育苗技术:组培育苗与营养钵育苗
蓝莓Blueberry又名越桔、蓝浆果,属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桔属Vacci
iodeae植物,现已被列入第三代水果行列,是经济价值高、发展潜力大的新兴果树。辽宁省果树所小浆果研究室20052006年对其组培苗的田间驯化育苗技术进行研究,组培瓶苗6000株,生根驯化阶段成活5520株,小营养钵阶段成活5244株,大营养钵阶段成活5190株,各阶段的成活率分别为92,95,97,出苗率85,效果理想。蓝莓的生长习性较为特殊,对环境条件要求较为苛刻,尤其是根际环境,要求疏松、有机质含量高的酸性土壤基质,因此大大限制了其栽培范围。育苗阶段对环境的要求更加严格。整个育苗过程历经9个月,达到的苗木标准,北高丛品种株高3540cm,丛枝数24个,枝茎基部粗度为34mm;半高丛品种株高35cm,丛枝数34个,枝茎基部粗度34mm;植株生长健壮,根系发达,充满整个基质空间,元病虫害,能保证田间定植成活。现将蓝莓的育苗总结如下。
1组培苗的生根驯化首先是将组培苗从瓶中移植到驯化床,使其逐渐适应外界环境,促发代谢能力旺盛的根系群。这是组培苗育出后最重要的育苗阶段。驯化后的生根质量、成活率直接影响育苗的成败。主要技术包括驯化床的建造、基质的选配及定植后的管理。1.1驯化床的结构与建造驯化床主要由床体、渗液层、基质和排液系统组成3。驯化床的大小、走向、床距等取决于设施栽培空间和操作方便程度。在温室内建造的简易驯化床为1:100的北高南低的坡降面,四周用砖和水泥柱围成床体框架。框架内宽80100cm,高6~8cm,长6~7m。床底中间挖有排液槽,宽56cm,深2~3cm,经南端排液孔通至床外侧的排液沟,注意排液孔低于排液槽底面;床外排液沟底部低于排液孔不小于20cm,沟宽不小于20cm,目的是具有良好的排液功能。框架内衬厚0.2~0.3mm的塑料膜,要求塑料无破损并紧贴床体四周和地面。在排液孔处的塑料开与排液孔大小相宜的孔洞,并用纱窗布盖住,防止床内基质流失,并利予排液功能的发挥。建床数量根据育苗数量和轮换栽培茬数而定从定植到出圃约需60d。床建好后须彻底消毒,铺上渗液层和基质,就构成一个完整的驯化床。
f1.1.1渗液层渗液层位于床的底部,主要由一些具有沥水功能的颗粒物质组成,如河沙,过筛的细炉渣等。要求粒径1~2mm,太粗太细都不适宜,厚23cm。其作用是排除多余的液体和增加基质通气性,保持基质适宜的气水比。渗液层先经消毒处理,杀灭病菌和害虫,然后用pH值4.5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