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使大学生在理想信念问题上产生疑惑,在价值判断上出现偏差,甚至放弃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和敬仰,最终影响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二)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过度依赖导致思维方式固化。在新媒体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不再用过去一种线性的、一页页、一
f行行、一本本的方式阅读,而是习惯超文本的阅读方式,习惯通过以搜索、浏览的方式获取知识,将驻足的思考让位于随意的浏览、频繁的搜索。满足于从新媒体上获得零散知识和信息,导致大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力、接受力停留在较肤浅的感性认识层面,既降低自身知识储备,又在很大程度上打压了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使其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中,出现言之无物、缺少深度、假大空等缺点。(三)新媒体中大学生话语失范。一是大学生新媒体话语权利意识扭曲。新媒体拓宽了大学生话语空间,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大学生在现实社会中被束缚和被压制的话语权。网络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使得个体话语权一旦与不特定群体达到一定共识,在这样的虚假空间中就会形成舆论合力,使得大学生个体话语权所产生影响力快速放大,很快集合成一个网络话语群体。这使得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都有待提高的大学生在行使网络话语中面临着潜在风险。二是大学生新媒体责任意识淡薄。大学生对自己作为网络公民该“有何为、有何不为”认识模糊,对自己该承担怎样的网络责任以及如何承担并不明确。加之网络的虚拟性又使大学生误以为承担责任是现实社会中应尽的义务,虚拟世界没必要履行。最终导致话语随意粗俗,话语失范。三是大学生新媒体法律意识虚化。新媒体缺少像现实生活中的纪律、法律等社会规范的约束和限制,大学生难以形成这种受制于外部规范的“他律道德”,常出现信息滥用行为,如不加注明地引用、转载、复制、
f抄袭网络信息。也有部分学生能够意识到这些行为的潜在危害,但行为自律性较差使得网络信息侵权现象已成为大学校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三、辅导员在新媒体环境中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一)年龄优势。辅导员总体上是高校中最年轻的教师和管理队伍,他们多数刚刚毕业开始步入社会,与大学生年龄相仿、生活圈子类似、思想方法和行为方式相近,比较了解大学生所思所想所需,在与大学生的思想交流上不会产生“代沟”。这些都为启发大学生思考与探索,帮助大学生自己解决自己的思想问题提供有利条件。相比年纪大的教师,年轻的辅导员在开放的环境中长大,更愿意尝试新鲜事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