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采取提拔方式交流干部,特别是对于一些难以交流的地方、部门和职位,这种方式易于干部接受。四要健全组织关怀激励机制。县委组织部对每位交流的科级干部,要进行任前谈话。谈话中对干部要既肯定以往工作成绩,也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同时对新岗位工作提出要求和期望,鼓励创造新的业绩。谈话中还要了解交流干部的实际困难,如职称问题、子女入学问题、工资待遇差异问题等,组织上要创造条件,尽量帮助解决,以免除交流干部的后顾之忧。三、创新方法,让干部有序交流。一是点面结合。既抓好“一把
f手”和管人、管钱、管物的领导干部,以及在同一职位上任职满10年的科级领导干部的交流,又兼顾领导班子建设,广泛调动班子成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根据干部的不同条件,领导班子的实际情况,对那些素质较好,并经过关键岗位锻炼和需要在关键岗位上锻炼,并已基本成熟的干部采用提拔交流的方式,让他们在较高层次的岗位上任职锻炼。二是以岗选人。根据制定的交流计划和拟交流干部的能力特点,进行统筹安排,在实现内部人才合理流动的基础上,尽量使被交流干部能够学有所用,发挥其所长,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率。同时干部交流要抓住重点、有所侧重,交流岗位应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在一定的范围,重点单位或部门关键岗位上的干部要加大交流力度。按照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根据干部的年龄、气质和专业知识类型,将其安排到相应岗位工作,不“乱点鸳鸯谱”,不搞论资排辈和平衡照顾,避免大才小用、小才大用、庸才重用。三是幅度适中。为保持干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一般来说,新干部上任要有二到三年的时间,才能看出一任干部的工作成效。一方面要避免因交流造成某个地方和部门新手急剧增多而影响工作的现象,应合理确定交流的比例。另一方面,要适当确定科级干部交流年限,这样既有利于形成科级干部交流的“大气候”,减少交流阻力,又有利于统筹考虑培养锻炼干部和改善领导班子结构的双重要求,克服盲目性和短期行为。四、体现公平,让干部愿意交流。部门、单位、乡镇之间经济、政治上待遇的差别,是导致干部不愿交流的重要原因之一。自规范津补贴发放后,干部的经济收入总体差距已经不大,但还是存在一些
f差距,纪检、监察和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有审批权力或收费项目等重点部门、单位的监督检查,防止不合理收入。组织部门要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经营者得利,在干部的提拔使用上,向艰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