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浅谈冬季混凝土施工的防护措施
北方广大地区有较长的寒冷季节,这些地区混凝土的冬季施工是必不可少的。从多年的施工实践及研究的结果认识到,当环境温度降至5℃再不回升连续5天以上时,只要采取适当的施工方法,避免新施工的混凝土不要早期受冻。使施工后的外露混凝土降至0℃以下,就会使工程有其它季节一样好的效果。1冬季混凝土施工受冻问题分析11温度与砼强度的关系混凝土捣拌浇灌后之所以能逐渐凝结和有高的温度,是由本身水化作用的结果。而水泥水化作用的速度除与混凝土组合材料和配合比有关外,主要是随着温度的高低而变化。当温度升高时,水化作用加快,强度增长也快;而当温度降至0℃时,存在于混凝土中的游离水有一部分开始结冰,逐渐由液相变为固相,这时水泥水化作用基本停止,强度也不再上升。温度继续下降,当混凝土中的水全部结成冰,由液相变为固相时,体积膨胀约9,同时产生大约20kNm的侧压力。这个应力值一般大于混凝土浇筑后内部形成的初期强度值,致使混凝土受到程度不同的早期破坏而降低强度。此外当水结成冰后会在骨料和钢筋表面产生颗粒较大的冰凌,这种冰凌会减弱水泥浆与骨料同钢筋的粘结力,也会影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当气温回升冰融化后又会在混凝土内部留下众多的空隙和孔洞,降低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耐久性。12砼应预防早期冻害由此可见在冬季混凝土施工中,水的形态变化是影响混凝土强度增长的关键因素。分析国内外关于水在混凝土中的形态的一些资料可以看出,新浇灌的混凝土立刻冻结时,80有以上的水变成冰,液相不足20,水化反应极其微弱了;当混凝土经过24h的标准养护后再冻结,只有60的水变成冰;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标准的50以上时,即使温度降至40℃以下,而含水量也维持在60以下,还有40的水未转变为固相,水化作用也能继续进行。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混凝土在浇灌后有一段养护期,对加速水化作用极为重要,因而应预防早期冻害。当混凝土在受冻前只有1h的养护期,强度损失会超过50;在受冻前得到6h的养护期,强度损失不超过20。混凝土在正温气候条件下继续养护,其强度增长幅度是不相同的。对于预养期长初期强度达到R28的28~35的混凝土受冻后,后期强度基本不受影响;而埘于预养期较短,强度达到R28的15~17时的混凝土受冻后,后期强度会受到一定影响,只能达到设计强度的85~90。只要混凝土在正温下养护一定时间,使混凝土有一段水化时间,就不怕冻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