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考核。要突出集体备课的作用,强化常规的检查落实,加大高效课堂的研讨,促进教师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的提高。(三)切实抓好课堂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f课堂是教师实现“高效课堂”的主阵地,也是关键环节。要根据新课程标准探究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结构特征和教学要求,研究出符合我校实际的课型模式。具体措施:1.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教师进行本学科常态课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并进行不断的实验验证,提炼升华,使之进一步完善,形成基本固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2.定期开展高效课堂汇报课活动。3.加强随堂观摩学习督查。本学期将加强随堂听课、全员性听课评课的组织工作,提倡教师相互听课,形成真正听课的良好风气,要求教师一学期听课必须达18节次以上。听课后要及时进行评课,认真分析一堂课的成功和不足之处,长短兼评,形成很好的教研氛围。5.加强课堂教学经验的总结、交流和推广。6.积极搭建学习平台。学校努力为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7、完善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学校每月将统一组织阶段测试,及时掌握教学质量,要认真做好质量分析。七、组织保障(一)成立领导小组,保证“高效课堂”模式研究工作有条不紊,扎实推进。组长:徐显(中心校校长)副组长:张万和(中心校教学副校长)成员:李成学(教导主任)刘志伟(教师辅导员)
2015年3月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