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就能消灭低分,增加高分。②对于能力层次稍高一点的题目,如第2、7、9、12、26、27、30之类的题目,不再是单一知识点的考察,而是涉及到两到三个知识点的混合,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能掌握单个知识点,而且要能分辨、区别知识点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这给我们老师的一个启发,在教学中要多运用比较的方法。这类题目错误率最高的学生都是班级的中等生,这类学生最大的问题不是知识的掌握,而是缺乏应试的技巧,只会“死做题,做死题”,分层训练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好办法。③失分最为严重的2、7、19、20题,其难度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第2小题,它结合时事政治,学生一般来说较为陌生。第7小题是旧教材的知识,教师在上课时没加以补充,这是教师的失误,但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加以推理,也能做对,从这一点来看,反映了学生做死题、死做题的现象。19、20小题它对审题是有较高的要求,它是一道组合选择题。能达到这一层次的学生并不多。3涉及到的基础知识12小题为时事政治,考查学生对国家的关注情况。430小题中,主要考到了:科学发展观、公平正义、民族精神、基本国情、承担责任、中华文化、先进文化建设、基本经济制度、依法治国、分配制度、科教兴国、民主政治、经济建设、民族团结、国际局势、等知识点。但背景材料基本是以时事政治为依托,主要涉及到的时事:民生问题、教育不公问题、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个税改革、二十国集团第六次峰会、打四黑除四害,保定市关注民生的一系列措施:新农保政策、保障性住房、保定提出以主三次发展格局、净化网络环境等。总之,涉及到保定市市情、河北省省情的考题比较多,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关注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的目的。非选择题部分本次考试一共有六大题,在有限的时间内,答完所有规定的题目,一般学生都觉得时间较为紧张。考试涉及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民族精神,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公民的政治权利、模范人物的评选等几大问题和时事结合较为紧密,符合我们一贯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有助于学生情感价值观的生成,试题难易穿插,循序渐进。首先,31题,以模范人物为背景材料,第一问试题,学生失分的原因是总结概括不全面导致失分。32题的第一问,学生失分主要原因有二:对于保定文化不了解,审题不认真,问的是“保定文化”,好多同学都看成了“河北文化”。32小题第2小问由于在平时的讲课中设计过,所以学生得分还可以,33小题以“校车安全条例”为背景材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