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去表现那内在的“流”,若有若无的线,是在“点”与“流”中盘桓的幻影。正因为这个“流”,世界如同从我们的眼前飘忽的一个个点,世界被虚灵化,我们在“点”和“流”中,才感受到世界的虚实互动的关系。中国艺术可以说展尽白的妙用。艺术创造是从无到有的功夫,一张白纸,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前人说“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刘宋王微语),真是说得好。我们用笔,或用斫木的斧头、砌墙的刀具等等,在茫茫虚空之中,划出痕迹,划出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划出
1
f河南教考资源信息网
httpwwwhe
a
jkcom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自己的生命精神,从而流出一段生命的悠长。我们的创造依托虚空而出现,我们的生命因有这大白而有追求至美的可能。就像我们打太极拳,身体在空中划出一条闪烁不已的痕,这条颤动的线若断若续、若有若无,在虚空之中绵延着。我们的身体和虚空世界共同创造一个有意义的世界。(摘编自朱良志的《中国艺术空间美感四题》)1.下列对于“虚实”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虚实是中国美学中联系密切的一对重要概念,两者往往有机结合在一起,不过,相对于实来说,中国艺术更注重虚的表现。B.在创造过程中,中国艺术重视无形的虚的世界,想象空灵,空灵澄澈,故有实际,实美,可以说,有形的实的世界是为走向无形的虚的世界服务的。C.中国艺术强调无声的世界,认为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是无声之音,并且无声之音中隐含着大音;这里的无声即指“虚”,大音即指“实”。D.中国园林家深谙中国艺术的虚实之道,他们往往借助他人的园林之景来营造自己园林中的景色,从而表达丰富的世界。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清代的恽南田认为“今人用心,在有笔墨处;古人用心,在无笔墨处”,显然他推崇中国艺术的虚实之道,主张重视艺术的虚处。B.中国画之所以对“虚”无比重视,这是因为中国艺术认为,中国画中的“虚”不是代表“无”,而是涵括了一个有意味的世界。C.老子所说的“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其实是告诉我们车之所以有用处,关键是有空虚的地方在其中起的作用。D.中国艺术展尽了白的妙用,艺术创造中非常讲究从无到有的功夫,比如一张白纸,“无”到了极致,也就是最新最美的图画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京剧表演中的荡马,虽然没有马,没有布景,但是却可以利用程式的隐含表达出丰富的意义,即使没有马也仿佛走遍了千山万水。B.中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