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电大劳动法学形成性考核册部分答案作业2作业2一、单选。15:CADAB610DBDDC二、多选。1、ACD2、ACD3、ABCD4、ABCD5、CD6、AD7、ABC8、ABCD9、ABD10、ABCD三、名词解释1、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2、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法律上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是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符合劳动法律规范、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关系。3、公平就业:指所有的人都有以业绩、能力和潜力为基础去工作和发展的权利。4、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按合同的内容分为劳动合同制范围以内的劳动合同和劳动合同制范围以外的劳动合同;按合同的形式分为要式劳动合同和非要式劳动合同。5、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四、简答题。1、为什么说劳动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答:关于劳动法基本原则内容,学界还存在争议。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第一种观点认为,“劳动法有三个基本原则,即社会正义原则、劳动自由原则和三方合作原则。;第二种观点认为,”“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劳动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和劳动法主体利益平衡原则。;第三种观点”认为,“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可以表述为以下各项:劳动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等,在此,采第三种观点进行分析。①劳动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原则: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这一规定被确立为劳动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表明,”有劳动能力的公民从事劳动,既是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又是履行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义务。②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这我国《劳动法》第1条就明确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宗旨;说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是《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在我国,要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应当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落实宪法中的规定,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等到全面、平等的保护。③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劳动关系作为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关系亦即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社会形式,说明劳动法也是劳动力资源配置法,因此,其应以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己任。2、简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