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但他们从不多要别人的过河钱。有一天,竟然有一个卖皮纸的过渡人有些强横,不想给钱,爷爷不得已,喊翠翠在岸上拦住了他。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大一统:诸葛亮人格的文化属性诸葛亮的思想以儒家为主导,这是古今学人的基本共识。洪迈《容斋随笔》就曾言道:诸葛孔明千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这种对诸葛亮的评价代表了中国传统的主流观点。除了仁义礼智信等一般的儒家人格特性外,诸葛亮人格中其有鲜明的儒家大一
1
f统的文化禀赋。三国时代是一个政权分裂的时代,亦可以看作是各个文化集团都在进行着的国家统一事业的时代。以此视角观之,诸葛亮的南征与北伐则格外引人注目。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既表现对于君王的忠诚,更表达对于江山一统的渴望。前《出师表》强调: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统一意志坚决。后《出师表》一开篇就说:王业不偏安!并表达为了一统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儒家大一统的社会理想,一是理论观念的表达,一是实践行为的表现。而打通儒家人格理想和社会理想的重要环节,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典籍《礼记〃王制》既记述了天子诸侯及其公侯伯子男的纵向的结构体系,也描述了东西南北中的空间格局,这是据于天下太平语境的规定。诸葛亮处在一个乱世,天下并未一统。诸葛亮的治国平天下,就是实现国家的统一。其于乱世的治国平天下之策,就是天下一统之策。大一统之于诸葛亮,是长时段历史的积淀与文化的塑造。无论是作为意识、观念,抑或传统,甚至是一种基因,都是被历史一再肯定的结果。这种文化基因,在前轴心时代即形成胚胎。黄帝行德政,诸侯皆归之,抚万民,度四方,监于万国,万国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和谐局面的形成,这种一统是制度上的统一,黄帝也因此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夏商周,这种大一统的文化一脉相承,为中华文化大一统思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轴心时代,诸子百家竞相提出自己的文化主张,以应对周代国家体制危机。无论是儒家的一统于道德仁义,法家的一统于帝王专制,还是道家一统于自然尊奉,他们对于天下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的主张却是整体认同的。大一统是那个时代的时代精神和历史主题。汉武帝通过对匈奴的战争,稳定了大汉江山;另一方面则通过一系列策略,解决了封国问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