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放大(缩小)的倍数,是其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到倍数的平方。比例尺的放缩指长度的放缩,图幅的放缩指面积的放缩。(3)经纬网图上的比例尺计算:利用同一经线两点间的图上距离与纬度差×111千米的同单位之比。(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单位统一)2、经纬网距离的计算
1
f(1)赤道上经度1°对应的弧长为111千米。(2)经线上纬度1°对应的弧长为111千米。(3)纬度相差为φ的纬线上,经度1°所对应的弧长为111×cosφ千米。3、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1)海拔高度是某一地点垂至于海平面的距离。(2)相对高度是一地相对于另一地的垂直距离。①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
1d≤△H
1d②陡崖高度计算:
1d≤△H
1d崖顶处海拔高度的计算:A≤HAd崖底处海拔高度的计算:B-dH≤B〔其中
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A表示崖顶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大值,B表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小值。〕4、流域面积的计算在等高线图中作出流域的分水岭(山脊线)由分水线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面积的范围。5、时间的计算(大早小晚,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同减异加)(1)时区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每隔15°划为一个时区,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东、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东、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东十二区在西十二区的西边,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为该时区的“标准经线”。①时区序数=该地经度÷15°所得商数,按数学求近似值的方法保留整数位,小数点4舍5入,就是该地的时区数,除中时区外,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②时区序数=该地经度75°÷15°所得商数的整数为时区序数,除中时区外,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③所求时区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15°,东时区为东经度,西时区为西经度。(2)区时①每个时区标准经线上的时间即为整个时区的“区时”。②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整1个小时。③同区同时国际标准时间,一般是指零时区的区时;美国东部时间一般是西五区的区时;西部时间一般是指西八区的区时;北京时间是指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度的地方时。④某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1小时×两地的时区差。两地的时区差:若两地在中时区的同侧,则时区数相减;两地在中时区的两侧,则时区数相加。若所求区时的地点在已知地的东边,则加时区差;在已知地的西边,则减时区差。⑤两地的区时之差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