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课题:《再别康桥》
课时:第一课时审核:高一备课组一.学习目标1、了解徐志摩的有关生平及创作背景2、进一步培养读诗诵诗的能力3、体会诗歌选取意象的特点二学习重点与难点把握诗的意象、领会情感三.学习过程1“自学”提示:导入:知识链接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然而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他已陷于深深的痛苦中。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校对字音青荇()长篙()漫溯()笙()箫1.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哪些诗词?写下来。2.一般送别诗告别的对象与本诗有何区别?3.本诗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试说出其新颖之处?
第1页
编写人:上课时间:
课题:《再别康桥》
课时:第二课时审核:高一备课组一.学习目标1、进一步培养读诗诵诗的能力2、体会诗歌选取意象的特点3、学习“三美”主张二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难点:把握诗的意象营造的意境,领会作者对康河浓的化不开的情感。三.学习过程1“自学”提示、“研学”探究:1、根据文中主要意象,说说为什么这些意象可以传达出作者的依恋情?以其中一个意象做具体分析。主备人:上课时间:
2、开头连用三个“轻轻的”有何作用?3、作者在诗中说“那榆荫下的一潭”“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梦”的内容是什么?
4、《再别康桥》一诗形式上、语言上,意象上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形式上:语言上:意象上:“导学”引领:总结我们分别从诗歌的形式、语言、意象三方面来赏析诗歌。1、形式方面主要指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