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一、学校体育课程价值释义
(一)价值的哲学意义
关于价值的哲学意义,国内广泛接受的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著作中对“使用价值”和“商品交换价值”的解释。对哲学意义上的价值界定,包括所谓的“主观需要说”、“客观属性说”和“主客关系说”三种观点。“主观需要说”认为“事物本身不具有价值,某物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被人们所欲求、所爱好或者它令人快乐、令人感兴趣、令人满足。因而价值完全取决于或者说最终根源于人的需要”。[1]这种观点强调价值的主体地位,但是仅仅把价值视为主观需要的产物,而忽视客体的功能和属性,把价值的选择放在社会之外。“客观属性说”认为“价值是事物本身固有的物质,独立于我们是否欲望和享受评价它们,某物之被欲望是因为它有价值”。[2]这种观点把事物的功能和属性等同于价值,混淆了二者的关系,忽视了主体的存在。“主客关系说”则强调“价值是主客体相互关系中,客体的属性或功能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是否对主体的发展具有肯定作用的客观关系。价值不是实体存在,而是一种客观关系存在”。[3]这样的阐述更贴近马克思的观点,揭示了价值的深刻本质,是从客观对对象的存在和属性与主体需要的关系中理解价值。价值产生于主体对客体的实际运用,主体的内在尺度是价值的根本尺度,客体和主体的一致性程度是价值的基本标志。客体满足主体需要,客体对主体就有价值,而且满足程度越高,价值就越大,用主客体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内容来规定价值本质,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实践论和认识论的有机统一。
(二)体育课程的价值
课程的价值是指课程与学生和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4学校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在价值上有“同”也有“异”。课程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和核心,体育课程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社会需要起着关键作用。体育课程作为一门课程同数理化等课程一样,应该而且必须具备课程所具备的所有元素,这表现在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同”的方面。但体育课程又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体育课是以运动为媒介,以生理、心理的活动状态,运动技术练习、身体练习,教学比赛,娱乐、游戏、健康为内容的教育活动。体育课的功能远远超出一门课的范围,因而被列为“三育”之一,我国学者分别从不同的维度对体育课程下过定义,具有代表性的是:“以人的生成为终极目的,以增强学生的健康为直接目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