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的一项是3分()A.宣帝时期,渤海郡及其相邻郡县因饥荒动乱不安,当时的太守无力平息。丞相和御史大夫举荐龚遂,宣帝就下旨让龚遂任渤海太守。B.龚遂为宣帝指出了渤海动乱的原因,提出了治理渤海的方针,皇帝听了很高兴,并特许他可以不受法律条文限制,给予他便宜行事的权力。C.龚遂到任后,没有武力镇压为盗贼的饥民,而是采取了安抚的政策,使得辖区内的盗贼很快自动解散,百姓得以安居乐业。D.龚遂在平乱之后,又以身作则,改变奢侈之风,鼓励百姓致力耕织,同时处理好诉讼案件,从而使渤海呈现出富庶太平的景象。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5分)译文:(2)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5分)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始闻秋风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8、首联中哪一个物象暗扣着题目第二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9、前人称刘禹锡“英迈之气,老而不衰”,三、四两联是如何表现诗人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
f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青泥何盘盘,________。(李白《蜀道难》)(2)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荀况《劝学》)(3),余独好修以为常。,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悲壮的改革家商鞅战国诸子中,既在思想学识上堪称“博物君子”,又能“出将入相”、创下不朽功勋者,商鞅可谓首当其选。商鞅变法于中国古史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远非管仲、叔向、子产等贤士大夫所能同日而语。作为前期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身兼学者与执政者双重身份,这就使得他具有了既不同于诸子、也不同于普通政治家的特殊性。商鞅年少时最为喜好“刑名之学”,对当时的儒、墨、道、兵等各派学说也谙熟于心。早年的学术积淀使商鞅满怀治国平天下的壮志豪情,学成之后,他即开始寻找“栖身之佳木”。战国初年,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一跃成为中原霸主。于是商鞅首先来到魏国,在魏相公叔痤门下任中庶子。商鞅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