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状谱。
答案:A、C5.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为了解释实验结果,他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下面中O表示金原子核的位置,曲线ab和cd分别表示经过金原子核附近的α粒子的运动轨迹,其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结果的是
图十八-1
f解析:
答案:B、D6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图十八-2中虚线表示原子核所形成的电场的等势线,实线表示一个α粒子的运动轨迹。在α粒子从a运动到b、再运动到c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十八-2A.动能先增大,后减小B.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C.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总功等于零D.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解析:α粒子从a点经b点到达等势点c的过程中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α粒子的电势能先增加,后减小,回到同一等势线上时,电场力做的总功为零。故C项正确。答案:C7如图十八-3所示为氢原子的四个能级,其中E1为基态,若氢原子A处于激发态E2,氢原子B处于激发态E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A可能辐射出3种频率的光子B.原子B可能辐射出3种频率的光子
图十八-3
fC.原子A能够吸收原子B发出的光子并跃迁到能级E4D.原子B能够吸收原子A发出的光子并跃迁到能级E4解析:原子A处于激发态E2,它只能辐射一种频率的光子;原子B处于激发态E3,它可能由E3
到E2,由E2到E1,由E3到E1,发射三种频率的光子;原子由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时,只能吸收具
有能级差的能量的光子,由以上分析可知,只有B项是正确的。
答案:B
8.氢原子在某三个相邻能级之间跃迁时,可发出三种不同波长的辐射光。已知其中的两个波长
分别为λ1和λ2,用λ1>λ2则另一个波长可能是
A.λ1+λ2
B.λ1-λ2
Cλ1λ+1λ2λ2
Dλ1λ-1λ2λ2
解析:各种可能情况如图所示,
由E=hν=hcλ知①:λ3=E3-hcE1=E3-E2+h1cE2-E1=λ11+1λ12=λ1λ+1λ2λ2②:λ3=E2-hcE1=E3-E1-h1cE3+E2=λ12-1λ11=λ1λ-1λ2λ2③:λ3=E3-hcE2=E3-E1-h1cE2+E1=λ12-1λ11=λ1λ-1λ2λ2综上可知C、D正确。答案:C、D
f解析:最容易发生衍射的应是波长最长而频率最小、能量最低的光波,hν=hcλ=Em-E
,对应跃迁中
能级差最小的应为
=4到
=3,故A、B错。由C2
可知处于
=4能级上的氢原子共可辐射出C26=6
种不同频率的光,故C错。根据hν=E2-E1及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hν≥W可知D正确。答案:D10.μ子与氢原子核质子构成的原子称为μ氢原子hydroge
muo
atom,它在原子核物理的研
究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