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前者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后者则作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P9
中国古典园林体系的发展表现为极为缓慢的持续不断的演进过程,其原因为:1、经济上以血缘家族的地主小农经济为主体,工商业经济始终处于附庸的地位;2、政治上的君主集权,依靠封建礼制与官僚机构相结合的国家机器,有效地控制着全国的
广大地域。3,儒家倡导的以礼乐为中心的封建秩序、尊王攘夷的大一统思想,始终占着意识形态的主
导地位。中国古典园林得以持续演进的契机便是这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平衡和再平衡,它的逐渐完善的主要动力亦得之于此三者的自我调整而促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而此时的西方呈现为各个时代的迥然不同的形式、风格的此起彼落、更迭变化,各个地区的迥然不同的形式、风格的互相影响,复合变异。P11
中国古典园林分期:1、生成期夏、商、秦、汉2、转折期魏、晋、南北朝3、全盛期隋、唐4、成熟期宋、元、清初5、成熟后期消中叶到清末P12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3、诗画的情趣。4、意境的涵蕴。这四大特点是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它们的成长乃至最终形成,固然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复杂因素的制约,而从根本上来说,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理以及重整体观照、重直觉感知、重综合推衍的思维方式的主导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可以说,四大特点本身正是这种哲理和思维方式在园林艺术领域内的具体表现。园林的全部发展历史反映了这四人特点的形成过程,园林的成熟时期也意味着这四大特点的最终形成。P13
筑山即堆筑假山,包括土山、土石山、石山。P13
园林内使用天然石块堆筑为石山的这种特殊技艺叫做“叠山”江南地区称之为“掇山”。P13
选择整块的天然石材陈设在室外作为观赏对象的,这种做法叫做“置石”(又称峰石)。P13
计成在《园冶》中提到:人工理水务必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P14
文震亨在《长物治》中提到“一勺则江湖万里”意为在有限的空间内尽量写仿天然水景的全貌。
2
f李渔:“一拳代山,一勺代水”。
英国园林与中国园林之比较:二者同为风景式园林,都以人自然作为创作的本源。但前者是理性的、客观的写实,侧重于再现人自然风景的具体实感,审美感情则蕴含于被再现的物象的总体之中;后者为感性的、主观的写意,侧重于表现主体对物象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