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4届六校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六校分别为:广州二中、中山纪中、东莞中学、珠海一中、深圳实验、惠州一中1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捍)城。”周初的这一做法A有利于维护等级秩序B容易形成割据混战C有利于稳定政治统治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13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①制度的实行是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②制度没有触动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③调整了国家和地主、国家和农民、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关系④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4《唐律疏议》规定“一准乎礼”,通过引经决狱、引礼入律的方式,将儒家思想贯彻到立法、司法、守法的整个过程中。这一规定反映的本质是A儒家思想是古代法制的基本原则B儒家思想等同于古代的法律制度C中国古代已建成法制社会D其促进了中国近代法制和民主政治的发展15普罗塔哥拉有一句名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准确的是A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B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C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D慨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16《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这首竹枝词反映的历史事件包括A甲午中日战争和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和甲午中日战争C洋务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D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17梁启超在《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中说:“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关于这三回革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周朝的革命体现了族权和政权的结合B汉朝的革命打破了夏商周以来官僚政治的局面C辛亥革命使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D辛亥革命开启了进步的闸门,使反动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18有学者认为“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A和平共处五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