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采取的措施;(六)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11、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二)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三)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四)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五)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六)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第三章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理与整改措施1、事故分析和性质的认定,主要包括几个步骤1事故类型分析。2事故原因分析。3事故责任分析。4事故性质的认定。5事故经济损失分析
6
f2、事故的性质可分为:非责任事故(自然事故、技术事故)、责任事故。3、确认事故的责任者的认定及责任分析步骤认定程序:1根据事故调查所确定的事实,通过对事故原因包括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2找出对应于这些原因的人及其与事件的关系,3确定是否属于事故责任者;4按责任者与事故的关系分为:直接责任者、领导责任者。分析步骤:1)按照事故调查确认的事实;2)按照有关组织管理及生产技术因素追究最初造成不安全状态的责任;3)按照有关技术规定的性质、明确程度、技术难度,追究属于明显违反技术规定的责任,不追究属于未知领域的责任;4)根据事故后果和责任者应负的责任以及认识态度提出处理意见4、应由肇事者或有关人员负直接责任或主要责任的情况a违章指挥或违章作业、冒险作业造成事故的;b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操作规程,造成伤亡事故的;c违反劳动纪律、擅自开动机械设备或擅自更改、拆除、毁坏、挪用安全装置和设备,造成事故的。5、有关领导应负领导责任的情况领导责任者:指对事故的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a由于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和操作规程不健全,职工无章可循,造成伤亡事故的;b未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或职工未经考试合格上岗操作造成伤亡事故的;c机械设备超过检修期限或超负荷运行,或因设备有缺陷又不采取措施,造成伤亡事故的;d作业环境不安全,又未采取措施,造成伤亡事故的;e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尘毒治理和安全设施不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人生产和使用,造成伤亡事故的。6、事故调查处理的原则是什么1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2“四不放过”的原则;事故原因没有查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3公正、公开的原则;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能引起全社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能使较大范围的干部群众吸取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