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物并减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制内。4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5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条件的要求。7、事故预防技术措施:1)直接安全技术措施:生产设备本身具有本质安全性能,不出现事故和危害。2)间接安全技术措施:为生产设备设计出一种或多种安全防护装置,最大限度地预防、控制事故或危害的发生。3)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采用检测报警装置、警示标志等措施,警告、提醒作业人员注意,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或紧急撤离危险场所。4)采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和个人防护用品等来预防、减弱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
2
f8、选择事故预防对策的原则: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告6项。1)消除: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危害因素;如采用无害工艺技术、生产中以无害物质代替危害物质、实现自动化作业、遥控技术等;2)预防:当消除危险、危害因素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险、危害发生,如使用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下熔断器、防爆膜、事故排风装置等;3)减弱:在无法消除危险、危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如局部通风排毒装置、生产中以低毒性物质代替高毒性物质、降温措施、避雷装置、消除静电装置、减振装置、消声装置等;4)隔离: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危害因素隔开和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事故发生时的自救装置如防毒服、各类防护面具等;5)连锁: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应通过连锁装置终止危险、危害发生;6)警告: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时,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9、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1改进生产工艺过程,实行机械化、自动化生产;2设置安全装置;3机械强度实验;4电器安全对策1安全认证。2备用电源。3防触电。4电气防火防爆。5防静电措施。5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6工作地点的布置与整洁;7个人防护用品。10、事故预防对策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1消除危险源;2限制能量或危险物;3隔离。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1隔离:远离、封闭、缓冲;2个体防护;3薄弱环节;4避难与援救。11、采取措施减少故障的发生:1安全系数;2提高可靠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