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考查基本能力和素养引领高考内容改革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
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考试(原文刊载于《中国考试》2016年第7期)
2016年高考全国共有9套语文试卷,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3套,另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分省自主命制6套。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命题主动适应使用全国卷省份的调整,严控试题质量,合理控制难度,实现平稳过渡。
1.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和导向作用在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中,“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之一,教育部的2016年工作重点中也把“推进考试内容改革,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列为重点工作。发挥好、利用好“高考指挥棒”的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不仅是高考命题总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是高考语文学科命题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在高考的考试科目中,语文是综合性强、关注度高、影响面大的学科,一段阅读语料会让考生铭记终生,一个作文题目会引发社会广泛讨论与深入思考。2016年高考语文命题,通过对材料的细致甄选、试题设计的明确指向、答案构拟和评分标准细化等多个环节的精心设计,引导考生在展示语文学习成果的同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内化依法治国理念,自主强化创新意识,并向整个社会传递正能量,传播好声音。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作文题“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直接聚焦语文学习和语文素养,试题要求考生通过比较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和社会生活实践三条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阐述自己的看法和理由。语文素养既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关键所在,又是与考生日
f常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该作文题在考查考生写作能力的同时,传递出这样一种理念,即以热爱之情感受语文之美,以敬惜之心对待中华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以使命之责认识语文之于个人和国家的重要意义。
全国Ⅰ、Ⅱ、Ⅲ卷的文言文阅读题,强调古为今用,注意挖掘传统作品的当代价值。全国Ⅰ卷中“曾公亮的为百姓兴利除弊”,全国Ⅱ卷中“陈登云的不畏权贵一身正气”,全国Ⅲ卷中“傅的守正不阿清廉为官”,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也为今天的反腐倡廉、从严治党带来深刻启迪。全国3套卷的古代诗歌试题分别选取唐代李白的《金陵望汉江》、杜甫的《丹青引赠曹将军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