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层必须对其所经营管理的业务有充分的认识。(每种业务的盈利和风险有客观的
分析)
2、银行内各项业务的职责必须确立并明示。
3、利益冲突业务的隔离是内部控制有效性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前台业务(交易)与
后台业务(清算稽核))应当严格分离
4、必须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制以应对可能的业务风险。(缺乏专门的风险管理机制)
5、内部审计或稽核部门应当迅速将查悉的内部控制漏洞报告最高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
后者应尽速采取措施解决上述问题。
巴林银行事件发生后,英国监管当局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形成了一份300余页的研究报告《巴林银行倒闭的教训》(Lesso
sArisi
gFromtheCollapseofBari
gs),对改善跨国银行的内部控制,提高其风险防范能力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要求。
巴林银行的倒闭看起来像是因为个人的越权行为所致,实际不然,巴林银行事件反映出现代跨国银行管理和内部控制体制的缺陷。巴林银行的管理层可谓在各个层面、各个步骤都存在失职现象,外部审计师和监管者对此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巴林银行事件的原因并不在衍生业务的复杂性,而主要在于业务人员的行为超出了管理层的控制范围。外部审计师的行为准则在英国审计业务委员会的相关规则中有明确规定,其中包括了对银行审计师的特殊要求。但其中缺乏内部审计师与外部审计师工作关系的标准和要求,造成实践中内外审计的脱节,内外审计师之间无法实现重大审计信息的有效沟通。为此,英国银行监管部门总结了如下五条重要的经验教训:
1、管理层必须对其所经营管理的业务有充分的认识。现今跨国银行的业务正日益复杂和多元化:(1)以前在同一国家内以同一实体经营的业务现在可以在多个金融中心以不同法律实体的形式经营,这意味着以前仅受一国监管机构管辖的业务现在必须由多个监管当局联合管辖。(2)银行交易业务的不断拓展使银行的利润来源日益多元化,同时也改变了银行业务的性质,使银行的风险来源日益多元化。(3)金融产品创新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银行内舞弊和欺诈行为变得更加隐蔽和快捷,造成的损失也更大。在巴林银行中,最高管理层和日常管理层都没有充分理解新加坡分行所从事的衍生业务的性质,他们只注意到新加坡分行每年账面上的盈利,却没有发现这些巨额盈利背后的风险。因此,管理层对业务风险的清醒认识是内控机制建立和完善的前提。这种认识必须是对银行内每种业务的盈利和风险有客观的分析,必须分清各种业务之间的关系,以及每种业务所要求的内控程序有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