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突破”李镇西民主课堂改革记录
发布单位:教育局信息中心发布时间:20110113092226浏览次数:194
来源中国教师报作者李炳亭褚清源编者按:且教且读且思且写,从1982年大学毕业,在近30年的时间里,李镇西一直是以这样的姿态行走在教育界的关注里,从一个普通教师成长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特级教师,从一个“教育浪漫主义者”到“教育现实主义者”再到“教育理想主义者”,从“生活语文”到“民主课堂”,伴随着一次次的突破和超越,“代表人物”李镇西无疑是成功的。李镇西是如何实现自我突破的?他又为什么不断地选择这样的突破?从“讲”到“不讲”,李镇西完成了他教育思想中最为重要的嬗变,他现在的课堂被专家称为“民主课堂”。李镇西的民主课堂认为,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核心是师生关系,而师生关系的灵魂是民主。民主的课堂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以人为本”这四个字体现在每一天的课堂上。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变革课堂师生关系,把教师“教”的过程变为学生“学”的过程,让教师的“教”服务于甚至服从于学生的“学”。讲出来的“名师”讲出来的“名师”勤奋、率真、睿智,当然再加上他特有的幽默感,与李镇西相处时总能给人以惊喜。他的课激情湍飞,“举重若轻、行云流水”,有人这样评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形象生动,深入浅出,语言精炼,化繁为简,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但又不过度煽情。”李镇西的名气是讲出来的。从1985年他第一次上公开课,近30年,这一路下来,李镇西讲来了多少奖项,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那些打着李镇西鲜明个性烙印的课,就收录在《听李镇西老师上课》这本书里。较之别人有所不同,成名之后的李镇西更加注重实践的经验,他曾经戏谑地说自己是“用身体写作”、用实践说话。教育的使命感让他毫不掩饰自己的观点,他说,“我尤其反感的是,一些专家喜欢用理论来吓唬一线老师们,总是有意无意地要老师们削实践之‘足’去适他的理论之‘履’。读这些专家的书,总会感到自己的语文课根本就不是语文课,总感到自己有这样的‘认识盲点’和那样的‘理论误区’,总感到自己20多年的语文教学真是在‘误人子弟’,总之越读越自卑,甚至连课都不敢上了。”“不过,这是以前。面对‘专家’,现在我和我的老师们已经不‘自卑’了。我坚信,忠于语文而又面对学生实际的课,就是好课,我凭什么要被你牵着鼻子走?”
f《一碗清汤荞麦面》是李镇西老师的“代表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