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3、做练习五第5题。(可建议学生用方程解答)四、作业练习五的第3、4、6题。教学后记:
f第三单元比例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月日
教学内容:P32~34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
例。
2、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
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
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1216
4527
106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
连起来。(板书:4527=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
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比例的意义。
(1)出示P32例1。
每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指名分别算出一面国旗长和宽的比。
5
24166040
1510
每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都相等)
5241660401510
24166040
f象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例也可以写成:(2)我们也学过不同的两个量也可以组成一个比,如:
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时间(时)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指名学生读题。教师:这道题涉及到时间和路程两个量的关系,我们用表格把它们表示出来。表格的第一栏表示时间,单位“时”,第二栏表示路程,单位“千米”。这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边问边填写表格。)“你能根据这个表,分别写出第一、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802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2005让学生算出这两个比的比值。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02=40,2005=40。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