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逐步形成并成为全体教职员工、学生所认同的带有本校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道德规范、教学原则、培养目标、学校传统等因素的总和。是学校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它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它反映着办学思想在学校管理中的不同侧面所存在的影响力。当前,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校园文化的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广阔。其德育功能也更显著,对受教育者的作用也更为全面与深远。一、校园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的内涵是一个多层次、多成份的有机组合体。从其表现的内容来看,可以划分为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三大类。物质层面主要指校园的建筑风格、绿化植被、地理环境、生活设施、教育教学设施等,它是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制度层面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有明文规定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二是指长期自然形成的习以为常的交际方式、娱乐方式、风尚习惯等。精神层面是指师生员工的价值取向,包括知识取向、政治取向、审美取向、伦理取向等,这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所在。当前,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盛行的时代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应凸显出以下最基本的也是最核心的内涵特质:(1)师德修养。校园文化应是良好师德修养的自然折射。校园是学生成长的乐园,也应是教师的精神家园。教师的精神追求、价
f值取向,决定着他的教育行为,在诸多方面会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教师对事业的执着、对学生的关爱、对知识的汲取、对名利的淡泊,都会从教师的个性气质上反映出来,都会对受教育者起到心理暗示的作用。学生感受得到,家长也感受得到。因此,校园文化所折射出的首先应当是教师的精神风貌,即爱岗敬业的精神品质,崇尚知识的心理态度,关爱全体学生的博爱精神,创新方法追求完美的教育理想。校园文化气息,应该是浓郁的书香气息,包括教师的自觉学习、相互交流、潜心研究、自我展示等风气。
(2)教育思想。校园文化应是教育思想的良好呈现。先进的教育思想,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芒。以人为本,关注生命个体,充分尊重个性,追求自主发展,追求终身发展。这些最基本的教育观点,应该体现在每一位教师工作者的日常工作中,体现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中,体现在常态化的管理模式和教师的行为习惯中,体现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同时,每一位教师对于教育都应当有其自己的思考,对于每一个教育对象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