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经理说。“怎么这么巧?”顾林笑着感叹。“其实我那天一看到这个瓷瓶,我就感觉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老教授说,当年我父亲在送瓷瓶之前,找人鉴定过的,说是后人仿造的,知道它并不值钱,可是当时我的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还是把它送给你父亲。这些年我们一直愧疚啊,你父亲救了我家两条命,我们却给他一个不值钱的东西。为了这个瓷瓶,我们才在江北开了个分店,就想找到你父亲啊。”“原来是仿造的啊,那就不值钱了!”顾林说。“不是钱的事,”老教授说。“我们现在就去见你的父亲,瓷瓶我们也带来了,送出去的东西我们不敢再要回来。这次我找专家鉴定过了,是清代粉彩瓷真品。”“那值多少钱?”顾林问。“最少400万。”(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年第16期)(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顾林两次接到母亲打来的催款电话,是希望顾林尽快卖掉家里的瓷瓶,缓解家里当时所面临的困B.老教授非常富有商业头脑,所以才坚持到顾林家鉴别古董真伪,他在顾林家里看到瓷瓶,立刻感觉到这是一件真品。C.当年顾林父亲救人之后,嫌弃瓷瓶不能吃,还易碎,本不想接受瓷瓶。不肯要老教授送的瓷瓶,可见他并非施恩图报之人,不想因为救了别人就接受别人的馈赠。D.与老教授父子的对话中,顾林介绍关于瓷瓶的往事,补充交代了瓷瓶的来历,更重要的是为了塑造父亲不为名利、高尚无私的品质。E.小说以“瓷瓶”为题,有深刻的意味。瓷瓶是全篇的线索,贯穿全文始终;以“瓷瓶”为题揭示了小说的主要内容。(2)文中“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母亲常对他说,那是你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状态?请结合本文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f(3)请简要分析小说中王教授的人物形象。(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说中顾林母亲说道:“那个撞了他之后逃逸的人不知道能不能查出来?”是否与小说无关?可否删掉?说明理由。(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