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研究性学习在提高学生英语能力中的作用
作者:郝转萍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2年第04期
一、影响学生英语能力的因素
笔者在看过大一年级新生的英语作文后发现:有些学生的英语作文仍旧有严重的语法错误,汉式英语也很严重,可他们已学英语达十多年(有的学校小学一年级就开设英语)。那么,在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究竟哪些因素对他们影响较大呢?笔者认为,至少有两方面的问题。
首先,从教师、教学环境方面来看。教师个人的文化背景会影响到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也就是说,教师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在国内外受过良好的培训,教学经验丰富,本人也有良好阅读习惯,这样的教师所教授出的学生其能力远远高于不具备这样素质培养的学生。但中国地大物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优秀教师资源不均,结果就导致学生的英语能力有很大的不同。其次,从中国学生个体来看,首先性格会影响到他们的英语能力。性格外向型的学生会寻求机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而内向型学生则较被动,不愿参与到英语讨论中来,从而失去机会。再者,语言的学习也受心理方面的影响。根据Krashe
的二语习得理论,学习者在学习动机、态度、信心等方面的强度不同,“可理解的输入”就不同。也就是说,动机明确,心态平和,自信心强有助于语言学习的成功;反之则不然。而中国人历来顾及自己的面子,大部分学生不愿在英语课堂积极发言,他们担心表达有误会令自己丢面子。结果往往是本该用英语交际的课堂成了教师沉闷的一言堂。
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及英语能力的提高
针对学生这样的一种英语状况,究竟实施怎样的教学才能提高学生整体的英语能力呢?这首先得从转变学习理念开始,从关注教师角色和教学内容转向关注学生角色和学习方法。顺应这一趋势诞生了“研究性学习”这一模式。“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研究性学习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获得各种能力,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体来讲,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主宰,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动手去感知,去探索。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挑战、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心态,激起创新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