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
作者:邓小娟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2年第09期
一、“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这些在农村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父母监控机制弱化、学校教育和管理的缺失、政府与社区关注较少,致使部分“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突出、学习成绩下降、心理障碍较多。因此,如何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已成为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状况
1父母关爱缺失,儿童严重“亲情饥渴”。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这些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能从父母那里寻求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中得不到及时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
2家庭监护不力,教育现状堪忧。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其祖父母监护或由其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家庭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农村“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
3学校教育独立难支。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应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在农村学校,一些“留守儿童”课余时间甚至逃学光顾电子游戏室、玩电子游戏、看不健康碟片等。学校发现这些孩子犯了错误,经耐心教育效果不佳需要家长配合时,却经常联系不上家长,而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请来的监护人,却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
4地方政府没有尽责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是地方政府对义务教育的资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