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发展为低频减载提供了有力的手段。②按固定值切除负荷,在不同的故障下会产生过切或欠切现象。对此,有的国家正发展用计算机控制的综合型减载稳定装置。工作方式:事先算出系统中各种假想事故所需切除的相应负荷,存入计算机,一旦当系统发生事故,立即查表选出切除负荷值,动作执行。这种新型装置在动作原理上没有时延,一般能保证故障后02秒内发出减负荷指令。同步振荡是功角失稳,但是工作频率仍是工频50Hz。次同步振荡的频率是是小于工频,但是又远大于低频振荡的052Hz,即为次同步频率的振荡。目前所采用的串联电容补偿大规模送出系统很容易在发电机组引发次同步振荡,对轴系损害很大。主要形成的原因有电气部分的感应发电机效应,自励磁,还有扭转作用以及暂态扭矩放大等;另外FACTS装置以及励磁调速系统、HVDC等也可能会引发次同步振荡,需要加装相应的抑制次同步振荡的装置。大型汽轮发电机组的转子轴系具有弹性,由于机械和电气的相互作用,在特定条件下会自发振荡。输电线路的串联电容补偿、直流输电、电力系统稳定器的不当加装,发电机励磁系统、可控硅控制系统、电液调节系统的反馈作用等,均有可能诱发、导致次同步振荡(SSO)现象。有时也发生在发电机非同期并列或系统发生不对称短路等大扰动后的暂态过程中。次同步谐振产生的原因1)感应发电机效应假设发电机转子以常速旋转,由于转子的转速高于由次同步电流分量引起的旋转磁场的转速,在次同步频率下从电枢终端看去转子电阻呈负值。当这个视在负值电阻超过电枢和电网在次同步频率下的等效电阻的总和时,就会发生电气自振荡,这种自激振荡认为是由过电压和过电流引起的。2)扭转相互作用设发电机转子在一个扭转频率fm下发生振荡,fm能导出电枢电压分量频率fem,其表达式为femfofm,当其中的次同步频率分量接近电气谐振频率fer时,电枢电流产生一个磁场,该磁场能产生使发电机转子振荡加强的转矩,这使次同步电压分量导致的次同步转矩得以维持。如果次同步频率分量和转子转速增量的相位相同,而且等于或超过转子固有机械阻尼转矩时,就会使轴系的扭振加剧。电气和机械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就被认为是扭转相互作用。3)暂态力矩放大作用当系统发生干扰时,电磁转矩就会施加于发电机转子上,使发电机轴段承受转矩压力。串联电容补偿输电系统中的干扰,会造成在fofer频率下的电磁转矩振荡。如果此频率接近于任何转子段的自然振荡频率f
,会导致转子转矩远远大于无串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