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设计
精心整理
山东省北镇中学李炳慧
【设计理念】
新课程教学改革倡导的理念是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针对高二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材内容恰当处理课堂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力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在心理思维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求知探究能力,对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善于合作探究、勇于思索、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认知结构上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于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的标准有了自己的判断,所以不应该只大量灌输和拓展较多的空洞理论,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借助感人的生活素材和熟悉的生活案例来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在社会生活中体悟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让每一位学生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多元的、和谐的发展。
【教材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3月第3版的思想政治④必修《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十二课第三框题。课题内容主要是落实《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阐明生活的意义,理解只有对社会做出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本课题分三目,包括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和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才能实现人生价值,拥有幸福人生;而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所以必须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还需要一定的主观条件,所以必须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在砥砺自我中才能走向成功。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明确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阐明生活的意义,理解只有对社会做出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②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课前准备和课堂活动,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f精心整理
侧重学生主体参与的体验过程,让学生从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觉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