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体P971.认识的主体是指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具体的人。2.认识主体的性质和特点有:①自然的物质基础(自然性)②社会历史性③能动性3.认识的主体的结构分为:①个体②群体③人类整体
2.认识的客体P1001.认识客体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2.构成认识客体的内容主要有:①自然客体②社会客体3.认识客体的属性有:①客观实在性②对象性
③精神客体
3.主体和客体的关系P1011.实践关系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是一切其他关系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基本关系。简答题:2.简述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关系。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第一,主体和客体的时间关系,它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第二,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关系,它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第三,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主体对客体具有改造和认识作用,主体必须认识和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改造才能成功。
4.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简答题:1.简述认识的本质及掌握认识本质的理论意义
认识的本质是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①揭示了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②揭示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③揭示了辩证唯物论的能动的反映论与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的对立2.在哲学上有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3.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观引进认识论中,认为人在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实践的观点是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4.能动性是区别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同机械唯物论的反映论的根本标志。
10
f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运动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P105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分为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2.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分为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3.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①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②感性材料应是丰富的、全面的,而不是零散的p108简答题:3.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它们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第一,它们相互区别,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个别特性的反映。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第二,它们相互联系,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③感性认识和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