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
作者:刘岚
【内容摘要】: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幼儿游戏的定义和
特性进行阐述,论述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探讨游戏活动的价值以及如何在教育中开展游戏活动,有利于启发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正确组织合适的游戏去顺应幼儿的发展。【关键词】:游戏;幼儿园;基本教育活动【引言】:
教育部颁布并实施的《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同时,人们也早就发现了游戏对于儿童教育的价值。游戏充盈于儿童的身心,充盈于儿童的思想、情感和身体中。游戏是儿童主体性的活动,游戏过程是儿童主动学习、主动建构自己经验的过程。在不同程度的游戏中,儿童在学习和发展着。
一、游戏及其特征(一)游戏的定义
游戏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活动?迄今为止,仍没有一个为大多数人能普遍接受的游戏的解释。面对这种现实人们对游戏定义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发生了疑问。不同人对游戏有不同的定义:
1
f有人认为,游戏是一种不能下精确定义的现象。因为“游戏”这个词本身并没有一个精确的概念有的认为,游戏是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教学手段,是寓教于乐的最有效形式……
《教育词典》认为,游戏是以一定的形式有目的,有系统地反映人类社会劳动、军事、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游乐活动。学前儿童的主导性活动就是游戏。幼小儿童,游戏就是学习,是“认识世界的途径”(高尔基语)。
尽管给游戏下一种可行的、公允的定义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但是,游戏对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对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发展智力和创造力,有积极的作用。所以,马可连柯指出:“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就像活动、工作和服务对人具有的重要意义一样。”
(二)游戏的特征游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性:1、以直接获得快感(包括生理和心理的愉悦)为主要目的。2、主体参与互动。主体参与互动是指主体动作、语言、表情等变化与获得快感的刺激方式及刺激程度有直接联系。游戏无主体。在以往的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有一个不言自明的观点,即人在游戏,人是游戏的主体。而迦达默尔却认为游戏独立于游戏者的意识之外,游戏是一种本体存在,游戏的主体是游戏本身。游戏是一种自我表现。游戏的存在方式就是自我表现,不管是儿童游戏还是艺术游戏,都是一种自我表现的活动。相对来说,儿童游戏是一种单纯自为的游戏,而宗教游戏与艺术游戏则通向了观众,为观众表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