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挞和棍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的确,在我的人生道路上,书籍给与了我无尽的快乐,在我“迷途”的时刻,它还给我指明了方向。所以,当儿子出生后我就急于把这种感受分享给他。现在,我还清楚的记得,儿子听的第一本书《小蝌蚪找妈妈》。为什么说是“听”呢?因为,儿子最初接触它的时候,是在他出生30天后,我这个妈妈,趴在他的小床边上,一字一句,绘声绘色,饱含激情的念给他听的。我惊奇的发现,以后每当我读这个故事的时候,他就会安静下来,小指头塞在嘴里,可爱的眼睛一闪一闪,用一种专注的姿态听我讲。我欣喜若狂,从此后一发不可收拾,找来很多适合幼童语言的绘画书,念给他听。《三只小猪》、《小红帽》………许多经典的简单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通过妈妈温婉的语调,流淌进了他幼小的心里………如今,儿子已经12岁了,家里的书架上摆满了他喜欢的图书,只要有空闲他就会抱着书倚靠在家里的任何角落,聚精会神的阅读,有时候畅游在书海里,周围的一切都不能打动他。读书已经成了他的一个习惯,如同吃饭睡觉、刷牙洗脸,那样的自然而然,不需要家长的督促。这个习惯的养成,就是从听我讲《小蝌蚪找妈妈》开始的。为了培养他这个习惯,我开始揣摩方法。总结出来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f一、在他学会说话之前,阅读只要是听我讲。我选择语言精炼简单,有大幅画面的绘画版的图书讲,每本书要讲很多遍,而且每次读的时候都把书放在他面前,指着每个字和图画读给他听,在图画中找出主人公指给他看,渐渐地通过观察图画,他对颜色有了初步的认识,到会说话的时候就能准确的区分不同的颜色,对于复杂的颜色他也比同龄孩子识别的准确又快。在这个阶段,我尽量吐字清晰,克服自己的发音陋习,不易听清的字我会趴在他的耳边,缓缓的读出来,让他听的更准确,这对于他后来学习说话有很大帮助,一岁半的时候就会用简洁的词句进行表达,其间还夹杂有简单的成语。还有通过变换音调,扮演书中的每个角色,让他感受每个角色的情感。除了讲故事,我特意购置了一台录音机,播放用标准发音录制的故事磁带,反复给他听。播音员标准的发音,旋律优美的背景音乐,在房间里回旋,陪他度过新生命的开始阶段。二、进入幼儿园之前,他已经从我嘴里听了很多故事,等他开始呀呀学语,我就把书当成玩具放在他的面前。这个时候我选择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