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管末端的辐射段炉管上升管变得红亮(对应的下降管还是黑色的),有堵塞的迹象,虽然采取了对该组炉出口温度进行大幅度低控等措施,但不久该炉管还是会堵塞。2006年至2007年每年发生类似事件都在10次以上。原因分析:11经过实际参数与设计参数对比发现,实际横跨压力远远低于设计值,确定原因为物料分配不均,
1
f物料在个别炉管及TLE内流速慢,停留时间过长,过度裂解,结焦严重致堵塞。裂解炉F0101~F0601在扩能改造时更换了文丘里管,设计横跨压力为280kPag,而在实际运行
过程中从来没有达到过,裂解石脑油时横跨段集合管处压力(以下简称横跨压力)一般在220kPag左右,裂解重质原料(加氢尾油)和(化工轻油)时横跨压力一般只能达到190kPag左右,远远低于设计值。而文丘里下游压力投油初期在140kPag左右,运行一段时间后文丘里下游压力上升至170kPag左右,达到裂解炉清焦指标之一文丘里出口入口绝对压力比接近09。因此怀疑改造后文丘里孔径过大,横跨段集合管处压力低,导致文丘里处物料分配不均。以裂解炉F0101为例,A侧横跨段集合管所对应的末端是TIA0111组炉管,B侧横跨段集合管所对应的末端是TIA0118组炉管,这两组炉管最容易出现流通物料少,停留时间延长,过度裂解导致结焦严重,进而发生堵塞现象。这种情况多发生在裂解炉运行至中期阶段。12进料不干净,可能含有一定量的杂质,由于原料从高温对流段出来到横跨段集合管处有4m左右的爬升高度,因此这些杂质可能在对流段水平管内积存,当物流发生变化时,就被带到横跨段集合管里。而裂解炉所有下降管入口的取点不是在水平设置的横跨段集合管的最低部,而是在横跨段集合管的两侧,因此这些杂质很可能在物流变化时被带到裂解炉两侧横跨段集合管末端,进入末端对应的TIA0111组炉管和TIA0118组炉管内,造成这两组个别炉管内物料流速低,停留时间延长,结焦严重进而堵塞,或者由大颗粒杂质直接堵在文丘里喉管处(如下图所示)。这种情况多发生在裂解炉升温过程或投油过程中,气流发生较大变化时。
横跨段集合管
处于集合管末端的辐射段下降管
末端积聚的杂质文丘里喉管
应对措施:11经设计部门核算,目前文丘里管喉径处直径为192mm过大,应为18mm。2008年将F0101~F0601的文丘里全部更换成喉径为18mm的新文丘里管(如下图)。此后上述堵管现象大为减少。
2
f187
1956
80
流向
Φ4089Φ18
Φ483
400
文丘里结构图
12但是,2009至2011年还是发生堵管事件3次。检修时割开堵塞的文丘里管和横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