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广东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十五)
命题人:广州市刘俊杰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建议各中学考试用时4050分钟(一课时)。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校名、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共12小题,共48分)
1.“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描述的是哪项人才选拔制度的弊端?A.世袭制B.军功爵制C.察举制D.科举制2.有位学者写了一部关于宋代商业发展的专著,最适合作为这本专著的名称的是A.《商帮的兴衰》B.《宋词与话本》Ks5uC.《坊墙倒塌以后》D.《广州“十三行”的兴衰》3.18世纪欧洲的启蒙学者认为:中国朝廷的目标是人民的幸福。如果背离这个目标,人民就会造反和革命,直至把它推翻。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的有①为政以德②民贵君轻③天人感应④君权神授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4.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5.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A.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B.从治“公民”到治“万民”C.不断健全雅典民主政治D.城邦政权向所有的人开放6.加州大学教授彭慕兰(Ke
ethPomera
z)认为:英国及欧洲的工业化即“欧洲奇迹”,几乎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西欧胜出。由此可见西欧得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