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文化,那时很多人都去上夜校。文化大革命是把学校关掉到农村办学,走向一种非正规教育的路,大学教育受到破坏。八十年代到九十年我们通过职业教育发展和两极巩固、高校扩招等措施,把文化大革命非正规的教育体系一下子转到正规教育体系上来,并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1992年之后,我们看到城乡差距逐渐拉得非常大,教育的关联性问题,农村问题,教育投入不足问题,一下子把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间的差距拉开了,受到社会上的关注,国际上的关注。去年我拿到农业部的数据,农村人口的教育年限只达到7年。也就是说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后,中国基础教育仍然面临着很严峻的情况。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我们是把经济作为发展重点,但是九十年代末当我们要加入WTO,要进入国际市场的时候,碰到一个很大的问题,在社会经济状况,包括人权等方面受到各种各样的批评。我们原来想先发展经济再解决其他问题的思路突然面对了全世界的很多挑战,发展除了经济的发展还必须包括贫困问题、社会差距扩大等社会指标,全球化已把社会发展的各项要求摆在我们面前。这种情况下,虽然很多社会学家,政治学家提出来很多方法,但是很多人还是认为,对一个社会来说,提高人力资本仍然是解决贫富差距扩大化的最有效途径。一个人的组织资源、社会资源必须通过家庭经过很多年才能积累,但是教育人力资本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用12年或14年就获得的,也即它是个人最有机动性的、最能自主掌握的资本。所以大家对通过人力资本来提高社会公平都寄予了较高的期望。人力资本能够调整经济投入的不平衡,能提高劳动力的知识技能,又能改变社会收入状况的不平等,更公平地分配社会参与的机会,因此,大家把很多很重要的提高社会公平的期望都放在了教育上,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都对教育报以了很大的期望。但是对教育同时面临一个问题,就是说世界上的教育经济学家都面对着很大的一个批评,到底我们在利用教育提高人力资本的时候,是怎么进行的。比如一
f个北大毕业生,你怎么说他具有更高的生产力。这是我们的教育经济学一直到最近都没有解决的问题。教育是怎么提高了人的生产能力,教育怎么能够促进个人对社会的参与,教育能否平衡社会中其他机制的不平衡,这三个问题是人力资本理论在理论上仍然面临的重大挑战。当我们在探讨中国的人力资本发展时就面临着一个问题,学校是人力资本的提供机构,这个机构如果要达到提高人生产能力,促进参与率和平衡其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