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作用原理不同D.无色溶液C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则无色溶液C中一定含-有Cl-【解析】D项操作过程中引入Cl。【答案】D5.如下图所示,A处通入干燥Cl2,关闭B阀时,C处的红色布条看不到明显现象,打开B阀后,C处红色布条逐渐褪色,则D瓶中装的是
A.浓H2SO4B.NaOH溶液C.浓盐酸D.饱和NaCl溶液【解析】红色布条是否褪色决定于布条上是否产生了HClO。A处通Cl2,打开B阀后,气体不经D而直接进入C中,红色布条逐渐褪色,说明C处产生了HClO,进一步说明红色布条是湿的。当关闭B阀通Cl2时,气体首先进入D中,此时,C处的红色布条看不到明显现象,说明无Cl2到达C处,即所通Cl2在D中全部被吸收。选项中能吸收Cl2的只有NaOH溶液。【答案】B
f6.2014镇江三校联考已知某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4,现欲使溶液中的Cl----、Br、I的物质的量之比变成4∶3∶2,那么要通入Cl2的物质的量是原溶液中I的物质的量的AC1214BD1316
------



【解析】根据Br、I被氧化的先后顺序,Br没有反应,I未反应完,由2I+Cl2I2+2Cl反应-可知,通入Cl2的物质的量与原溶液中I的物质的量比为1∶4。【答案】C7.2014揭阳市高三检测下列实验现象,与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括号内物质没有关系的是+A.向NaHCO3固体中加入新制的氯水,有无色气泡产生HB.新制氯水使红色布条褪色HCl-C.将AgNO3溶液滴加到新制氯水中,有白色沉淀产生ClD.向FeCl2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Cl2【解析】氯水使红色布条褪色是与HClO的强氧化有关,与HCl无关。【答案】B8.将87gM
O2粉末与含146gHCl的浓盐酸共热完全反应后,生成氯气的体积标准状况为不考虑盐酸的挥发A.等于448LB.等于224LC.在224L~448L之间D.小于224L【解析】反应过程中浓HCl变为稀HCl,反应停止。【答案】D2+--9.向含有Fe、I、Br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线段BC代表Fe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1B.原混合溶液中cFeBr2=6molL2+-3+-C.当通入Cl22mol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I+2Cl22Fe+I2+4Cl2+--D.原溶液中
Fe∶
I∶
Br=2∶1∶3-2+--2+-【解析】还原性强弱顺序为IFeBr,所以Cl2最先氧化I,然后氧化Fe,最后氧化Br。图---3+中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