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老年病学复习重点概论1老年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常见的原因:1诊断、治疗不正确。2处方过大,药物种类多,相互作用多,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3长期用药管理不当。4未严格遵从医嘱,老年人记忆力差,吃错药的事,时有发生。2减少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1正确的诊断治疗。2最大限度地减少用药数量。3用药从最小剂量开始。4注意老年人药物矛盾反应。5加强血药浓度和药物作用的监测。3抗生素常见的不良反应有1神经系统的毒性。2肾脏损害。3造血系统损害。4肝脏损害。5胃肠反应。6过敏反应。7双重或多重感染。4预防硝酸酯类耐药性的措施1调整给药次数和时间2补充巯基3与其他非硝酸酯类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交替使用。4严格掌握用药剂量。5合并应用利尿剂5反跳现象:长期使用硝酸酯类药物的患者,可产生对药物的依赖性,若突然停药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剧烈心绞痛、AMI,甚至猝死。6零时效应:多发生在采用长间歇用药方案的患者,即在用药末期,体内药物浓度很底,扩冠作用减弱,长时间心机供血不足,诱发心绞痛或心功能不全。
充血性心力衰竭1心力衰竭的定义: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发展到使心排血量在循环血量与血管舒缩功能正常时不能满足全身代谢对血流的需要,从而导致具有血流动力学异常和神经激素系统激活两方面特征的临床综合征。2老年心力衰竭的代偿机制和病理生理机制的特点:1心室肌纤维因老化或缺血等病变,心肌顺应性降低,在需要提高心搏量时,不能按Fra
kStarli
g机制而伸长,因而心脏舒张期储备功能下降2随增龄,心肌纤维ATP活性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降低,使心肌收缩储备功能下降。3主动脉硬化弹性降低,外周阻力因动脉硬化而增高,使左室射血阻抗增加。
1
f4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儿茶酚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活性增加,心肌自分泌、旁分泌增强。5老年人心衰时心排血量较其他年龄组同样程度心衰要低,即使有轻度心衰,也可能出现明显低排血量,若重度心衰,则心排血量就会极度降低。6老年人呼吸功能减退,加之心衰时肺淤血,轻度心衰即可出现明显低氧血症。7由于老年人心功能储备下降,在一般情况下,尚可维持正常,一旦突然增加心脏负荷,容易发生心力衰竭。3右心衰竭体征:颈静脉充盈、肝脏肿大、水肿4老年人心衰的临床特点:1老年人心力衰竭的症状多不典型,部分病人已处于中度心衰可完全无症状或仅表现为极度疲倦。2有些老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