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儿童溺水是指儿童呼吸道淹没或浸泡于液体中,产生呼吸道等损伤的过程。溺水2分钟后,便会失去意识,4~6分钟后神经系统便遭受不可逆的损伤。溺水结局分为死亡、病态和非病态。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法第10版本(ICD10),溺水分为故意性、非故意性和意图不确定三类。故意溺水包括用淹溺和沉没方式故意自害(X71)、用淹溺和沉没方式加害(X92);非故意性溺水包括意外淹溺和沉没(W65~W74)、自然灾害(X34~X39)和水上运输事故(V90~V92);意图不确定溺水(Y21)。在全球范围内,溺水是儿童伤害的第二位死因,而在东南亚国家,溺水是儿童伤害死亡的首要原因。全世界每年有175万名0~19岁儿童青少年因溺水死亡,其中97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但死亡并非溺水的唯一结局,2004年全球0~14岁儿童非致死性溺水有200万~300万,其中,至少5住院治疗者留有严重神经损伤,并导致终生残疾,给家庭带来情感和经济上的严重负担。在孟加拉国农村1~4岁儿童中,非致死性溺水人数占总溺水人数的721。我国统计数据表明,2000-2007年期间,溺水是儿童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占儿童伤害死亡的近50。因此,儿童溺水严重威胁了我国儿童的生命和健康,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儿童溺水的干预已迫在眉睫。国内外研究表明,儿童溺水是可以预防控制的,但需要多部门共同参与,采取综合措施,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指南通过文献回顾和分析、专家研讨与论证以及基层试用等过程,提出了我国儿童溺水的干预策略和措施,供从事基层疾控、社区等公共卫生工作者以及相关部门开展儿童溺水预防工作参考。
二、中国儿童溺水流行状况
2005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显示,我国1~14岁儿童溺水死亡率为102810万,其中男童为138910万,女童为62910万,溺水死亡占该年龄组伤害死亡的44。儿童溺水死亡率最高的年龄段为1~4岁组,为183210万,占伤害总死亡的37。我国儿童溺水死亡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和城乡差别。高溺水死亡地区主要集中在南方各省,包括四川、重庆、贵州、广西和江西等省的农村地区。农村绝大多数自然水体如池塘、湖、河、水库等无围栏,也无明显的危险标志,
1
f这些水体多数距离村庄、学校比较近,是儿童溺死的主要发生地。江西省2005年儿童伤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17岁儿童溺水死亡率为36510万,其中农村儿童溺水死亡率为43110万,明显高于城市(6010万)。2001-2005年厦门1~14岁儿童因溺水死亡67人,其中91为农村儿童,农村和城市儿童溺水死亡率分别为9510万r